中新网北京8月6日电(韦香惠)经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8月6日2时33分,在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多地震感明显。
此次地震成因是什么?后续需注意哪些问题?中新网就此专访了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创院院长、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徐锡伟。
此次德州地震如何研判成因?
根据中国地震台网速报目录,震中周边200公里内近5年来发生3级以上地震共8次,最大地震是本次地震。
徐锡伟向中新网分析,从地震类型来讲,德州此次发生的地震属于构造地震。
从地震发生带来说,德州不在地震高频发生的地方。其所在的华北平原地区,位于郯庐地震带西侧,这片地方不是一个明显的地震带,属于相对来说比较弱的地方。

相关资料显示,郯庐地震带是郯庐断裂带上多发地震的一部分,近南北向向分布。郯庐断裂带南起湖北武穴地区,向北经安徽、江苏、山东,跨越渤海,经东北三省,进入俄罗斯境内,在中国境内长达2400多公里。

研究表明,郯庐断裂带处在强烈挤压并兼有右旋扭动的断裂段。由于它遭受的正应力大,剪切应力也大,易于积累大地震的能量,常以破坏性地震的形式来释放,故该段地震强度大,频度低。不过,这样巨大地震的原地复发周期一般都很长,甚至长达几千年。
山东德州平原发生5.5级地震,国铁济南局启动应急响应。 王采怡 摄
为何距震中较远地区依然有震感?
徐锡伟认为,周边甚至稍远距离的人有明显震感也与地震发生在凌晨有关。
“大部分人都处于睡眠状态,如果不是深度睡眠,人被摇醒之后感觉会更明显。如果发生在白天,大部分人都在工作,可能就不一定会感觉到”。
截图自北京市地震局微博
还会有更大地震发生的危险吗?
据山东省地震局消息,地震发生后,山东省地震局按照预案迅速启动二级响应,与中国地震局、中国地震台网中心进行联合视频会商,三方就震情趋势情况进行研讨,分析认为震后原震中区发生更大地震可能不大。

徐锡伟解释,郯庐断裂带上不同地段之间的差异较大。6级以上强震、大震和特大地震主要集中在郯庐断裂带中段。德州平原区此次地震发生在郯庐断裂带西边缘,这个地方尽管有多条断层,活动性不明,但目前认为不存在有明显发生地震、规模较大的活动断层。当然,活动性比较弱的一些断层,但它们的地震危险性不太清楚,需要进一步地开展活动断层探测和鉴定。总体上来说,地震带内的地震危险性会高一点,其他地方相对较弱。
我国是否到了地震频发的周期?

徐锡伟介绍,中国近30年的地震主要集中发生在西部地区,除了2008年的汶川地震,发生在成都平原的南边龙门山地区,造成大规模伤亡,其他大部分破坏性地震都发生在无人区。
华北平原在1976年唐山地震发生以后基本没有出现7级以上地震,处于地震平静期。在这一情况下,目前尚不能判断整个华北地区,特别是华北北部的平原地区是否进入活跃期。
这次地震发生过后要注意什么?

徐锡伟表示,如果当地房屋基本上是按照第五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来建设,中等强度的地震发生以后,房屋破坏应该不会太严重。除非是农村的老旧房屋因抗震性能略差,或者是房屋过渡装修,里面一些家具、灯等可能会掉下来造成砸伤。
徐锡伟表示,德州此次发生的地震给平原地区地震防治工作敲响了警钟。他说,人的伤亡都是由房屋倒塌所造成。房屋建筑的质量要严格按照第五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要求来建设。

中国地震局制订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国家强制性标准(GB18306-2015)给出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技术要素、基本规定和地震动参数确定方法,适用于一般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国土利用规划、防灾减灾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的编制。
徐锡伟提到,除了跨断层建设的房屋,今后如果发生6.5级左右或以上的强震,在全国范围内按照第五代区划图地震动参数建设的房屋,只要不偷工减料,建筑就能裂而不倒,有效减少人员伤亡。
其次,徐锡伟还发现,平原地区部分城市周围有些水坝水库的水位高于城市。他提醒,有关部门应当定期对水坝安全进行检查,按照要求加固旧水库。
此外,徐锡伟还表示,应加强华北地区活动断层的探测。因为华北地区的断层相对来说处于隐伏状态,许多地方因有第四系沉积物覆盖,加上人类活动比较密集和强烈,很难在地表依据地震地质标志和地貌标志确定活动断层位置,并科学合理地分析、判定其发震危险性。
他建议把可能发生地震以及可能发生严重地震灾害的活动断层找出来,由规划部门在规划建设过程中有效避开,尽可能减轻地震造成的破坏。(完)
中新网南昌8月6日电(卢梦梦) 5日下午,两岸青年企业家(江西)交流座谈会在南昌举行。两岸青年企业家代表及嘉宾齐聚一堂,热议赣台交流合作。
江西与台湾人缘相亲、地缘相近、文缘相承、商源相连,两地的合作源远流长。全国台联联络部部长任挥在会上指出,“本次参访团来赣交流,意在丰富赣台经贸交流渠道,促进赣台两地青年企业家加强合作。”
图为两岸青年企业家(江西)交流座谈会现场。 吴思瑜 摄
“赣台两地合作空间广阔、潜力巨大。希望大家选择江西、扎根江西、融入江西,加强各行业、各领域的交流,共谋赣台两地融合发展新篇章,做赣台交流交往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我们将倾情做好服务工作,让台胞、台企不仅愿意来,而且能融得进来,有好的发展。”江西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政府侨务办主任张继钦如是说。
谈及赣台经贸融合发展情况,江西省台办二级巡视员喻志东说,近几年,赣台经贸融合发展不断呈现新气象。江西坚持项目带动战略,台资入赣稳中向好,重点项目日益增多。截至今年上半年,江西累计引进台资项目4034个,实际进资191.62亿美元。
“近年来,全省各地积极抢抓两岸融合发展机遇,持续加大对台招商引资力度,台商投资数量增加,区域性集聚明显。同时,台资企业投资领域行业分布广泛,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喻志东介绍。
图为两岸青年企业家(江西)交流座谈会现场,台湾中华青年企业家协会嘉宾代表发言。 吴思瑜 摄
对于此次到江西交流学习,作为台湾中华青年企业家协会嘉宾代表,中华青年企业家协会总会长张明振表示,通过此次活动,两岸青年企业家加强交流互动,有助于打开赣台经贸交流合作新模式,推动两岸融合发展。
江西省工商联副主席周华爱介绍,近年来,江西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推出稳经济“43条”、接续措施“24条”等系列惠企政策。今年上半年,全省共为市场主体减负约834.6亿元,为广大民营企业增强发展信心提供了坚实基础。
“当前,江西经济正处于厚积薄发、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希望能有更多的台湾企业家来到江西感受这片红土地上充满生机、蓬勃发展的创业氛围,我们将一如既往为大家在江西投资兴业做好服务保障,与各方牵手连心、共赢发展、共创辉煌!”江西省台联会长徐友洪表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