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广西梧州8月6日电 题:世界非遗粤剧广西梧州焕新生:借数字化“圈粉”年轻一代
“披铐镣,体鳞伤,艰难前进,横眉冷对,狼吼虎啸......”近日,在广西梧州粤剧馆舞台上,粤剧演员元军深情演绎经典折子戏《云盖英魂》,悲愤的唱腔和逼真的扮相,赢得满堂喝彩。

图为传统粤剧《双结缘》剧照。梧州粤剧团供图

被誉为“南国红豆”的粤剧,是糅合唱念做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的表演艺术,流行于广东、广西及香港、澳门地区。已有近500年历史的粤剧,是继昆曲之后第二个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戏种。
“从小,我就对表演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我喜欢观察人们的表情和动作,尝试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元军出生于1979年,他的母亲是一位粤剧爱好者,从小就带他看戏,“在戏院里,我为粤剧的魅力所吸引,开始梦想成为一名演员”。16岁那年,元军正式踏上粤剧学习之旅。1998年,元军从艺校毕业后,进入梧州粤剧团工作。

图为粤剧《西江龙母》剧照。梧州粤剧团供图
1951年成立的梧州粤剧团,在广东、香港、澳门及东南亚有着较高的影响力。该团演出的《女驸马》《九宝莲》《卖花女》等经典剧目,历演不衰、享有盛名。其中,《女驸马》经常到广东、港澳地区演出,曾出现“万人空巷争看驸马”的景象。
然而,随着时代发展,粤剧和许多剧种一样,陷入人才短缺、观众断层等困境,逐渐沉寂。“那是一段艰苦的日子,我们剧团的收入并不稳定,经常面临生存挑战。”元军说,家庭的压力、身体的疲惫,都曾让他感到无助和困惑,“但是,我并没有放弃,坚信自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

图为1990年,粤剧《女驸马》首次到香港演出剧照。梧州市粤剧团供图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粤剧从业者开始尝试通过短视频平台,以短小精悍、富有创意的方式推广粤剧。他们将传统的粤剧表演,与现代的影像技术相结合,为观众带来全新视听体验,迅速赢得大批粉丝。

“短视频平台的便利性,使得任何人都能够随时随地欣赏到粤剧的魅力。”元军表示,通过精心的剪辑和创意的拍摄,粤剧从业者成功向观众展示了粤剧的精髓,“许多观众被这些精彩的表演所吸引,开始对粤剧产生兴趣”。

图为大型现代粤剧《抉择》在北京国家话剧院演出。梧州市粤剧团供图
近年来,梧州官方建立保护与传承基地和传习所,设立粤剧传承发展基金;大力推进“粤剧进校园”,把戏曲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和课后文化活动,助力粤剧复苏。与此同时,梧州当地通过粤剧数字化工程,借助音频、视频、图片等数字化技术实现对粤剧的保护与传承。

“通过数字化方式将粤剧转换、再现、复原,变成可共享、再生的数字形态。”梧州市演艺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梁向光说,要充分利用直播、短视频等互联网资源,促进粤剧与现实生活的深度融合,“让年轻人爱上粤剧,最终加入到保护、传承、弘扬粤剧的队伍中”。
图为“粤剧进校园”演出照片。梧州市粤剧团供图

梁向光看好粤剧未来的发展。他表示,随着民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粤剧的市场将会进一步扩大。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更多的创新手段将会被应用到粤剧的推广中,“这种传统艺术在未来将会更加深入人心”。(完)

落实落细各项防汛救灾措施(人民论坛)
这是防汛救灾中的感人一幕。8月3日,河北省涿州市刁窝镇靖雅中学,消防救援人员驾驶橡皮艇来到这里营救被困群众,由于二楼窗口的平台到救援舟艇有一米多的高度差,而被困群众多半是老人与孩童,参与救援任务的消防队员曹博源便半蹲着,用手抓住平台,以肩为梯、以背为桥,用自己的身体搭建救生通道,让被困人员踩在他的肩膀上登上舟艇。连日来,京津冀等地和有关部门全力开展防汛救灾工作,各方救援力量争分夺秒抢险救援。
防汛救灾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国家安全,做好防汛救灾工作十分重要。在江苏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地区各部门要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救大灾,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在四川考察时,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落实防汛救灾主体责任”;近日,总书记又专门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做好防汛救灾工作指明了方向。
防汛救灾是一场大考,检验防灾救灾体系和应急管理能力,考验为民情怀和责任担当。“前面还有20多个村庄失联,老百姓在等着我们进去”,这是一个人民子弟兵排除万难的坚定决心。“作为党员,我必须挺身而出”,这是一位年轻共产党员奋不顾身的铿锵誓言。“保障受灾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容不得一丝马虎”,这是一名基层医生护佑健康的不变信念。抢险救援,关系群众安危,等不得,慢不得。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采取一切手段,创造一切条件,排除一切困难,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防汛责任重于泰山。眼下正值“七下八上”防汛最吃劲的阶段。海河流域洪水正流向下游平原区,超汛限水库数量多,蓄滞洪区启用增加,东北地区雨势仍较强,今年第6号台风“卡努”给江浙沿海带来较强风雨影响,防汛救灾任务艰巨。形势越复杂,越要绷紧弦,越要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增强刻不容缓的紧迫感、提振担当作为的精气神。只有把责任牢牢扛在肩上,以各项举措的确定性来应对汛情的不确定性,才能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务必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用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主动防范化解风险,强化监测预报预警,加强巡查值守,紧盯防汛重点部位,落实落细各项防汛救灾措施。
日前由于强降雨,K396次列车被迫滞留在北京市门头沟区落坡岭站附近,为了让近千名乘客得到最大可能的照顾,落坡岭社区居民毫无保留,拿出家里物资帮助被困乘客。风雨同舟、守望相助的故事,感动了无数网友。把防汛之弦绷得更紧、应急准备做得更细、责任措施落得更实,不惧风雨、迎难而上,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我们就一定能汇聚起战胜洪水的磅礴力量,打赢防汛救灾这场硬仗。(人民日报 林翊岚) 【编辑:钱姣姣】